美國前總統唐納·川普呼籲美國企業停止提交季度財務報告,改為每六個月報告一次。川普認為,這項提議將可節省企業資金,並幫助管理層專注於長期增長,而不是季度業績。
川普將美國的季度報告制度與中國所謂的「50至100年企業管理視野」進行比較,聲稱美國制度「損害了美國的競爭力」。
根據目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規定,大多數上市公司都需要提交季度「10-Q報告」和年度「10-K報告」。
川普強調,如果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批准,這項變更將可節省資金,並使管理人員能夠專注於妥善經營公司。他批評了對季度業績的關注,稱:「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句話:『中國對企業管理有50到100年的願景,而我們卻按季度經營公司?』這很糟糕!」
川普同意許多商業領袖的觀點,例如華倫·巴菲特和伊隆·馬斯克,他們都批評季度報告制度,認為該制度迫使公司過度關注短期業績,而忽略長期投資。
然而,批評者擔心這項提議可能會降低資訊透明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前主席瑪麗·夏皮羅指出,「季度報告是投資者監控企業運營的關鍵工具,減少披露頻率可能會加劇資訊不對稱」。
一些機構投資者也表示擔心,半年報告可能會導致市場波動加劇,因為投資者需要在更長的時間內消化資訊。
如果川普的提議得以實施,美國的資訊揭露制度將更符合歐盟和英國的做法,因為這些地區並未強制要求企業提交季度報告。
產業估計顯示,美國企業每年平均花費「120萬美元」準備10-Q季度報告,包括稽核、法律和內部管理成本。改為半年報告可節省約30%至50%的合規費用。
然而,批准這項提議需要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批准,預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面臨平衡減輕企業負擔和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挑戰。這項提議也可能引發黨派分歧,其實施可能需要至少一到兩年的時間。
關於季度報告與半年報告優點的爭論,突顯了資本市場中關於短期主義的更廣泛討論。有些人認為,滿足季度盈利目標的無情壓力,可能導致公司優先考慮短期收益,而不是長期戰略投資,從而可能阻礙創新和永續成長。另一些人則認為,季度報告提供了重要的透明度和問責制,使投資者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並追究管理層對其績效的責任。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