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將分享我交易永續合約整整一個月的經驗。儘管我已身處加密貨幣領域五年,但我從未冒險進入永續合約的世界。希望這個故事對新手和經驗豐富的交易者都有所幫助。
老實說,動機是無聊和想跟上當前趨勢的混合。和許多人一樣,我對搭上「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的浪潮感興趣,目標是透過在特定平台上交易來累積積分。最初,有四個主要平台可供選擇:Hyperliquid、Lighter、Aster 和 Apex。回頭看,我可能應該選擇 Lighter,它尚未發行其加密貨幣,並且仍在提供積分計劃。然而,我選擇了 Hyperliquid,因為它看起來是最可靠的選擇。
我最初的交易集中在 XPL 代幣上,只有買入訂單。這很快成為我固定的交易模式。在我的第一筆交易中,我的帳戶立即翻了一番。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個天才,儘管這純粹是運氣。我在買入倉位上使用了最大的槓桿,沒有設定止損,睡了一覺,醒來發現我的帳戶翻了一番。這可以歸因於新手運氣,或者只是一個奏效的愚蠢操作。之後,我繼續以相同的方式交易 XPL:分析 5 分鐘圖表、短期交易、最大槓桿,且不設止損。我不推薦這種方法;這是賠光所有錢的最快方式。然而,新手運氣持續存在,我的帳戶不斷上漲。
下一個關鍵轉捩點是在 Telegram 上發現 Hyperliquid 清算警報機器人。當時,我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機器人基本上定義了我整個「交易策略」。從那時起,我的 Telegram 變成新聞機構和清算警報的混合體。我天真地認為,只要我知道清算發生的原因,我就可以更聰明地交易(劇透:它不起作用)。我的策略很簡單:如果機器人顯示一系列警報,我會打開 K 線圖,並瘋狂地開設買入倉位。出乎意料地,這個計劃奏效了。大多數時候,我一進場就獲利;如果我沒有獲利,我會迅速止損並等待下一波警報。這不是一個聰明的交易方法,但它足以讓我上癮。
後來,我開始交易 XPL 以外的代幣,主要是因為 Hyperliquid 為主要貨幣提供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槓桿。我意識到,從理論上講,我可以開設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倉位。很誘人,對吧?絕對非常誘人。但我也知道這些數字能多快毀掉我。我嘗試了幾次,發現倉位規模增加得太快了。減少倉位規模是我那週做出的最明智的決定。
然後,我遇到了我的第一次真正虧損。到那時,我已經上癮了:我會醒來盯著 K 線圖,拼命尋找不存在的交易機會,追逐每一根 K 線,好像它欠我錢似的。結果很明顯,我一天之內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帳戶。那是一種糟糕的感覺。我平倉了所有倉位,撤回了所有未決訂單,並決定暫停一段時間。儘管該帳戶總體上仍然有利可圖,但賺錢的興奮感已經消失了。我意識到我不是在交易,而是在賭博。
猜猜這次損失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沒錯,就是在 10 月 10 日那天——整個市場崩盤的那天。但我並沒有在崩盤中賠錢;我那天早些時候就賠了。那天晚上,我的清算機器人突然開始瘋狂地發送警報,以至於我以為有人在 Telegram 上向我發送垃圾郵件。警報沒有停止,數百甚至數千條,聽起來像機槍掃射。然後突然安靜了——Telegram 因為垃圾郵件太多而自動刪除了該機器人。到那時,我已經重新打開 K 線圖並使用了所有剩餘資金來開設買入倉位。不知何故,我得到了一些完美的切入點,並且能夠收回我之前損失的三分之一的資金。那天完全是一片混亂,只是一場屠殺。一些最優秀的交易者被完全清算。這是我開始交易永續合約以來收到的最響亮的警鐘,提醒我市場不在乎你是誰;它最終會吞噬所有人。
在那之後,我顯著放慢了我的交易速度。也許是因為害怕,或者也許是因為我很高興我沒有失去一切。老實說,我很高興能夠收回我損失的三分之一的資金,並且仍然活著分享這個故事。沒有 Telegram 機器人,我覺得自己像一個沒有輔助輪的初學者。我開始使用嚴格的止損單並嘗試時間加權平均價格訂單。那麼,我學到了什麼?這個月幫助我定義了我的交易風格:我是一個短期交易者。 10/10 的混亂,以及不斷提醒「獲利了結並逃跑」,塑造了現在的我。 Jim Talbot 關於「獲利了結」的影片剪輯仍然在我的腦海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次數比我願意承認的還要多。我不再強行尋找交易機會。現在可能要幾天甚至一周才有一次交易。
如果我可以給一個建議,那就是:找到一群和你做同樣事情的人,最好比你聰明。那些真正進行交易的人,而不是發布 K 線圖來吸引注意力;那些在你魯莽行事時會責罵你,並且在你被貪婪沖昏頭腦時會提醒你獲利了結的人。身邊有這些人可以讓你更容易度過緩慢的日子,並且賺錢的喜悅會更加強烈。與了解自己在做什麼的人在一起可以讓你保持清醒。單獨交易很容易陷入狹隘的視野,這時你就會開始尋找不存在的交易機會。我的帳戶確實有利可圖,但這不是重點;真正的勝利是沒有失去我所有的錢。我已經學會了何時停止、何時減少倉位規模,以及何時在市場壓垮我之前關閉 K 線圖。我仍然堅持著,仍然在學習,仍然在點擊「購買」按鈕,並且也在這裡分享我的故事。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