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s.com Logo

流動性悖論:為何全球市場黃金與股市同步飆升?

9 min read

全球市場的十字路口:黃金與股市的奇異共舞

全球市場正在上演一幕奇特的景象:黃金價格瘋狂上漲,讓人想起1979年的狂熱,而股市的繁榮則反映了1999年的狀態。然而,這兩個時代存在著根本的不同。過去,惡性通貨膨脹和地緣政治動盪是主流,而第二個時代的特徵是網路泡沫狂熱和相對穩定的地緣政治局勢。

為何股市繁榮之際,黃金也隨之上漲?

大多數分析師認為,黃金價格隨著股市繁榮而上漲,反映了投資者希望對沖政治不確定性,特別是美國的政治風險。但這種說法包含著矛盾:投資者需要同時接受「人工智慧驅動美股的樂觀情緒」和「以黃金為代表的謹慎避險」。這種認知失調令人驚訝。更令人驚訝的是對沖工具本身的選擇。更直接的對沖工具,例如購買股票看跌期權,目前的價格比黃金更便宜。那麼,為什麼投資者選擇黃金?

巨額流動性:同步上漲背後的隱藏引擎

洛克菲勒國際現任董事長魯奇爾·夏爾馬 (Ruchir Sharma) 認為,黃金和股票一起上漲還有另一個原因:巨額流動性。在新冠疫情期間及之後,世界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推出了價值數兆美元的刺激方案。這些資金仍在市場中流動,推動著股票、黃金和其他資產類別的上漲趨勢。因此,疫情爆發後,美國人持有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規模大幅增加,目前已達到 7.5 兆美元,比長期趨勢高出 1.5 兆美元以上。

政府和中央銀行的政策:為市場提供額外動力

儘管聯準會將其政策描述為「溫和緊縮」,但實際情況是,名義利率仍低於名義 GDP 增長率,這維持了寬鬆的金融環境。各國政府也在推波助瀾,美國在財政赤字水準方面領先於已開發國家。根據卡萊茨基-利維方程式,巨額赤字的另一面是私營部門的巨額盈餘。

政府干預的預期:投資者的安全網

流動性也與人們的風險偏好相關聯:他們對金融資產價格上漲的潛力越有信心,他們投入市場的資金就越多。近年來,在美國政府和聯準會「聯合護盤」的支持下,美國家庭大幅增加了對股票和其他風險資產的配置。 投資者已經形成了一種預期,即「一旦出現任何危險跡象,政府就會干預以拯救市場」。這種政府支持大大降低了風險溢酬,實際上打開了流動性的閘門。對於投資者而言,下跌風險似乎得到了支持,而上漲潛力是無限的。

過度金融化:促進進入市場

過度金融化也有助於增加流動性:新型交易應用程式的普及以及複雜且幾乎免費的投資工具的可用性,使普通大眾更容易購買金融資產,從而導致大量流動性流入市場的各個角落。

流動性使黃金與股票的關係偏離了歷史軌跡

巨額流動性解釋了黃金與股票之間的新關係。從歷史上看,它們之間的相關性為零:在 1970 年代的淘金熱期間,股市停滯不前,而在 1990 年代的股市繁榮期間,黃金價格穩步下跌。今天,在流動性浪潮中,它們卻同時上漲。

對過度資金流動的擔憂

夏爾馬一直對黃金持樂觀態度,特別是在 2022 年之後,當時美國利用美元作為懲罰俄羅斯的武器,各國央行開始增加黃金持有量作為替代品。但他現在擔心,任何合理的邏輯都無法承受過度的資金流動。黃金購買的主要推動力已從各國央行轉向黃金支持的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今年,ETF 在黃金需求中所佔的比例增加了 9 倍,達到近 20%,第三季度流入黃金支持的 ETF 的資金創下了同期歷史新高。

其他價格訊號:解讀弦外之音

將當前市場解讀為「人工智慧狂熱」和「黃金避險」忽略了其他資產價格訊號。例如,長期以來,「黃金因擔心美元貶值而上漲」的說法似乎合乎邏輯,但它並不能解釋為何今年黃金價格創下自 1979 年以來最佳表現,特別是近幾個月美元匯率一直穩定。 事實上,包括白銀和鉑金在內,非常規的避險大宗商品的價格正在大幅上漲。與「避險」概念完全相反的高風險資產(例如槓桿 ETF、無利可圖的科技公司股票和低評級公司債券)也在大幅上漲。這些資產的價格並未反映出類似於 1970 年代的擔憂(例如通貨膨脹恐慌)。

債券市場告訴我們什麼?

如果市場真的擔心通貨膨脹,那麼它應該反映在長期債券收益率和傳統的通貨膨脹對沖工具(例如美國國庫通貨膨脹保值證券 TIPS)中,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債券市場訊號顯示,投資者預期長期通貨膨脹率將維持在 2.5% 以下。

聯準會忽視資產價格通貨膨脹

聯準會目前忽視資產價格通貨膨脹。但如果傳統的消費者物價通貨膨脹進一步加速,並且聯準會被迫收緊貨幣政策,那麼許多投資者將面臨意外的衝擊:那些購買黃金作為避險工具的人會發現,黃金可能會與人工智慧股票一起下跌,根本無法發揮避險作用。 本文表達了洛克菲勒國際董事長魯奇爾·夏爾馬的觀點。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