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的崛起:深入探討關鍵驅動因素
隨著金價持續攀升至前所未有的高位,一家領先銀行指出,目前市場上有兩股「主動買盤力量」正在推動金價飆升:各國央行與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現貨黃金價格週一創下歷史新高,觸及 3,830 美元關口,今年迄今已累計上漲超過 45%。德意志銀行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與過去三年相比,ETF 對黃金定價的影響力提高了 50%。這一數據也為該行 9 月 17 日設定的「黃金目標價 4,000 美元」的看漲觀點提供了支撐。
報告作者、分析師邁克爾·薛 (Michael Hsueh) 在研究中探討了「誰在驅動金價?」這一問題,並指出,黃金 ETF 投資者正面臨著該產品問世以來黃金持倉量最高的三年之一。廣受歡迎的 SPDR 黃金 ETF (SPDR Gold Shares) 於 2004 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深入的市場力量分析
儘管邁克爾·薛強調,以美元計價的 ETF 管理資產規模 (AUM) 較 2020 年水平高出 70%,但這並未阻止金價進一步上漲——尤其是當前 ETF 的黃金持倉量為 1,500 萬盎司,低於 2020 年的 1,700 萬盎司,表明仍有增長空間。
邁克爾·薛在黃金市場應用了「格蘭傑因果檢驗」(Granger causality test),結果意外發現:是金價變動引發了 ETF 資金流動,而非相反。該檢驗還顯示,當前利率變動比美元走勢對金價的影響更為關鍵。
這一結論與布魯金斯學會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學者羅賓·布魯克斯 (Robin Brooks) 的觀點不謀而合。羅賓·布魯克斯在 X 平台上發文稱,「市場並非在交易美元貶值,而是在交易各類法定貨幣相對黃金的普遍貶值」,這是「全球債務危機的信號」。
各國央行與珠寶需求的角色
在談及黃金上漲的核心動力時,德意志銀行的邁克爾·薛認為,「並非所有需求都具有同等影響力」。他指出,來自各國央行的官方需求對價格不敏感——過去三年,央行每年新增黃金需求 400 至 500 噸,而這一增長恰好與金價大幅上漲同期出現。
與之相反,珠寶需求對價格極為敏感,金價上漲會導致珠寶需求減少。同樣出人意料的是,珠寶需求增加反而可能是金價的「利空信號」,因為只有當金價下跌時,珠寶需求才會回升。
ETF 投資者則有所不同。他們的需求彈性相對較低,這或許能解釋為何金價持續超出分析師的預測模型——分析師難以量化 ETF 需求對金價的影響。邁克爾·薛補充稱,金條與金幣需求對價格也相對不敏感。
上週五,邁克爾·哈特尼特 (Michael Hartnett) 發布的週度資金流向報告提供了進一步證據,證明 ETF 對黃金的需求勢頭強勁:報告顯示,此前四周,黃金基金迎來創紀錄的 176 億美元資金流入。
邁克爾·哈特尼特將貴金屬價格上漲歸因於通脹政策與「戰爭牛市」的回歸。他表示,儘管黃金「從戰術層面看已超買」,但仍應長期持有——因為從配置比例看,黃金仍「處於結構性低配狀態」:目前黃金僅佔美國銀行私人客戶財富的 0.4%,佔機構管理資產的 2.4%。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