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融城有句關於黃金的說法,大意是:「在你的投資組合中配置 5% 的黃金(或是當時流行的比例),同時祈禱它別漲。」 然而,黃金似乎決心持續上漲。 目前金價已逼近每盎司 3,800 美元,而且這不僅僅是以美元計價時的現象。 以英鎊計價的黃金也創下歷史新高,接近每盎司 2,800 英鎊。
即使以瑞士法郎計價,黃金的表現也異常出色。 瑞士法郎被認為是全球公認的「硬通貨」之一,相較於普通法定貨幣,貶值風險較低。 以瑞士法郎計價的黃金,自今年年初以來已上漲超過 25%(以英鎊計價上漲 33%,以美元計價上漲 44%)。
問題是:這波漲勢會持續嗎? 正如這句老話所暗示的,這是否值得擔憂? 讓我們回顧歷史,看看過去的週期能否帶來任何啟示。
在現代人的記憶中,黃金最慘淡的時期是 2000 年網路泡沫破裂之前。 在 1980 年(高通膨週期的尾聲)觸及峰值後,黃金在 1999 年跌至谷底。 在這 19 年間,全球(廣義而言)處於「無通膨增長」的時代——即使經濟增長強勁,利率也在下降。
隨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國家的過度槓桿推動市場走向 2008 年的金融危機。 黃金的漲勢一直持續到 2011 年,部分原因是其避險特性,部分原因是受到中國快速發展所推動的商品繁榮所提振。
到 2011 年,支撐黃金上漲的其他理由已站不住腳。 量化寬鬆僅僅推高了資產價格,而未能引發其他領域的通膨。 美國經濟開始復甦,美元走強。 股市(尤其是美國股市)重新找回了吸引力。
黃金在 2011 年至 2016 年經歷了一場殘酷的熊市,其背後的原因是通貨緊縮的擔憂和不斷膨脹的債券泡沫(一種備受爭議的觀點)。 歐元區危機最嚴峻階段的結束也抑制了對黃金的需求。
回顧來看,有兩個因素可能引發了 2016 年之後黃金斷斷續續的復甦。 首先,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典型的事件包括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和英國脫歐公投)。 其次,2015 年實際上標誌著許多主要經濟體通貨緊縮週期的結束。 從那時起,即使在 Covid-19 大流行造成的經濟暴跌期間,英國和美國的消費者物價通膨率也從未回到 2015 年的低點。
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和之後,黃金在波動中鞏固了漲幅,直到 2024 年初才再次開始飆升。 目前黃金牛市的核心驅動力是市場對貨幣體系的擔憂。
本質上,在非西方國家意識到美國完全有能力將其貨幣霸權用作經濟武器之後,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多年來一直在大規模增加黃金持有量,作為美元的替代品。
如果你仔細想想,這只是一個更根本問題的全球體現:在一個政府財政拮据、各國不再盲目尋求合作(有時甚至彼此對抗)的世界裡,人們對「其他人做出的承諾和合約是否仍然可靠」缺乏信任。
總體而言,推動當前黃金牛市的核心因素是「對激進變革的恐懼、對壞消息的擔憂以及缺乏信任」——而不是其他因素。
如果情況確實如此,那麼什麼會終結黃金牛市? 這裡的「終結」並不是指短期修正或小幅回調,而是指重現 2011-2016 年那樣的熊市。 這主要取決於兩個相互關聯的因素:財政和地緣政治。
從財政上講,只要各國繼續表現得好像他們「沒有支出限制」並且無限期地推遲債務問題,金融體系就會容易陷入脆弱狀態。 無論是由於對通貨膨脹、債券市場反抗還是債務違約的擔憂所驅動,黃金作為避風港資產的吸引力都將持續存在。
從地緣政治上講,如果各國認定美元不再可信,而現實是:沒有其他法定貨幣可以取代它,那麼黃金作為一種「非註冊資產」(而不是「來自他人的承諾」)將作為一種臨時替代品,直到出現更具吸引力的儲備資產(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最後,如果其他「實物資產」相對更具吸引力,那麼對黃金的關注度可能會下降。 但目前,美國股市正逼近歷史新高,房地產價格也絕不便宜,短期內黃金似乎沒有太多競爭對手。
如果要猜測最終會終結這波黃金牛市的原因,最有可能的可能是「美國回歸財政自律」。
這無疑將是一個重大的意外。 顯然,人們完全不願意承認「川普總統的政策可能有一些優點,並且可能導致高於預期的財政收入」。 但集體盲點值得關注——因為重大的市場意外往往源於此。
話雖如此,目前這並不是一個值得大舉押注的結果。
因此,如果您對自己的黃金持有量感到擔憂(例如,從估值的角度來看,您投資組合中黃金的比例可能遠高於年初),您可以將其降低到常規配置比例。 換句話說,如果您認為黃金應該佔您投資組合的 5%,而目前的比例是 10%,那麼就減半。
但到目前為止,黃金還沒有出現典型的「見頂」跡象(例如出現在雜誌封面上等等)——這些信號才會真正讓我相信這波漲勢已接近尾聲。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