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和黃金會成為各國央行的避風港嗎?
德意志銀行的預測表明,全球各國央行的策略可能會發生轉變,到 2030 年,它們將把相當一部分儲備配置給比特幣和黃金。這一趨勢歸因於幾個關鍵因素,包括機構對加密貨幣的認可度不斷提高、美元的主導地位下降以及實現儲備資產多元化的願望。
美元走弱與替代資產的崛起
從歷史上看,美元一直是全球各國央行儲備中的主要貨幣。然而,德意志銀行的報告指出,美元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從 2000 年的 60% 下降到 2025 年的 41%。這種下降反映了人們對美元的穩定性和長期價值的擔憂日益加劇,促使各國央行尋找更具吸引力的替代品。
黃金傳統上被視為避險資產,近年來各國央行對黃金的需求顯著增加。然而,一些分析師認為,比特幣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數位資產,具有獨特的屬性,可以成為各國央行儲備的有價值補充,尤其是在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下。
機構對比特幣的認可
儘管加密貨幣市場波動劇烈,但比特幣已獲得主要金融機構越來越多的認可。以比特幣為後盾的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的推出,方便了機構投資者接觸這種數位貨幣,從而增加了需求。
風險與機遇
儘管比特幣具有巨大的潛力,但它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包括極端的價格波動和監管方面的擔憂。各國央行在將大部分儲備配置給比特幣之前,必須仔細考慮這些風險。然而,比特幣也可以為儲備多元化和實現長期豐厚回報提供重大機遇。
全球儲備的未來
全球儲備的未來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多元化,黃金和比特幣等替代資產的作用日益增強。然而,這些資產都不太可能完全取代美元。相反,預計各國央行將使用不同的貨幣和資產組合來實現穩定並分散風險。
補充說明:數位貨幣在新興經濟體中的作用
同時,考量數位貨幣如比特幣可能在新興經濟體中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對於貨幣不穩定或獲得傳統銀行系統管道有限的國家來說,數位貨幣可能特別具有吸引力,可以促進交易和儲存價值。 從長遠來看,這種採用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各國央行關於儲備資產的決策。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